TP钱包官网下载与资产安全的关系 2013年实验室年报
发布日期:2025-05-07 04:09    点击次数:77

 

一、前言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教育部2011年12月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设。实验室主任由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潘思轶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担任。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旨在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环境食品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有组织深入系统地展开基础研究,在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为相关传统学科的拓展及国人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平台。

实验室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揭示环境与食品的交互因素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不是对单纯的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健康的两两间关系研究,而是对三者共存的关系研究。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2)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3)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研究涉及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微生物学、生理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领域。

实验室总体定位是:用系统论的思想及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在宏观规律研究中,基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重点将其划分成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分别描绘环境地理食品图谱和应季食品图谱。在微观机制的研究中,重点对上述宏观规律获得的客观存在,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表型,破解其起作用的原因,从而对客观存在作出解释,也为未来环境与食品协同性的调控并促进健康奠定理论基础。

实验室立足理论与技术前沿,多学科融合,批准立项建设一年多以来,实验室在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      实验室立足解决环境与食品的交互因素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科学问题,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方向明确,tp钱包下载app官网正版特色鲜明。承担“863”、“9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27项, tp官方网站下载app省部级项目22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2.      标注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32篇, IF大于3的论文13篇,IF大于2的论文13篇;撰写科技著作2本;授权发明专利16项,鉴定科技成果9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3.      目前,实验室拥有发改委蛋品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蛋品专业分中心、农业部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蛋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2013年,实验室获得亚太中慧集团“张唐之捐赠基金”共计300万,用以奖励实验室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并颁发出第一批奖金。

4.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本年新增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养计划1人(本年新增),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3人,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31人占90.1%,构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实验室拥有校自主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在团结协作、集体攻关方面取得了进步,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5.      实验室所在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实验室现有研究生2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人。共培养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43人,其中境外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3人,硕士8人。实验室2名研究生获得校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资助项目各1项。另有3名学生在“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6.      实验室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 29人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13人次进行大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29人次来室学术交流。

7.      实验室积极利用相关经费进行实验室平台建设,2012年9月,利用修购专项经费300万元,搭建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生物学研究平台,具备了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的初步条件,设置于实验室二楼平台。12月,利用211项目中央奖励资金400万元,搭建了食品组分研究平台,设置于实验室五楼,与原有的分析测试平台一起,具备了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时积极与校内外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合作,在水产蛋白质、禽蛋蛋白质、柑橘上火物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8.      实验室及其拓展合作研究基地,在部分典型地理环境区域,设置或正在协商合作研究基地,已经正式投入的合作研究基地为南疆研究基地(塔里木大学);正在进行洽谈合作的有岭南研究基地(暨南大学)等。

9.      实验室配合教育部发起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科技资源调查,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实施、科技条件建设和科技资源战略布局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为科技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另外,实验室配合学校完成“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开放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为固定研究人员和在室研究生提供网上预约大型仪器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Powered by tpwallet官网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